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后进生;自信心
正文
引言:自信心是学生对于自身学习前途评价的情感表达形式,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内部动力。在小学阶段中,后进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而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内在情绪价值的渲染,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特别注重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自信心和勇气,持续进步,进而高效实现教学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是十分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是目前小学生学习的重点。纵观当下的小学班级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各不相同,差距较为悬殊。而后进生是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新名词,针对于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一个特殊存在形式,从客观意义上来讲,就是在班级中学业与品行等有关素质较为落后的一类学生。后进生在学习语文时是缺乏自信的,受到大环境的渲染,在内心世界中对自己也不认可。于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后进生的培养方式,综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征等客观因素,科学合理运用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升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增进后进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其次,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帮助后进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层次化教学方式,使后进生更好地体验学习语文知识。继而突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促使拉近后进生与中等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通过优化教学评价手段,帮助后进生向中等生转化,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策略
(一)运用赏识手段,激励自我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赏识手段激励后进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一课中,当后进生取得进步时,语文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正面语言鼓励后进生,避免负面批评,及时给予肯定及赞赏,让后进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与其家长相互沟通,共同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发展,鼓励家长也在家中给予后进生积极的肯定与支持。同时,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故事、历史人物或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后进生,使之引起后进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看到努力的价值和未来可能的改变,进一步设计一些能够确保后进生成功转化中等生的教学活动和任务,通过成功体验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二)给予学生信任,树立学习信心
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是一个细致而长期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视后进生的学习状况,积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为后进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合理的学习材料,给予他们信任,并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2]。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颐和园》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后进生探索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在讲解过程中保持耐心,对后进生的学习困惑与错误进行耐心指导和帮助,并积极引导后进生自主思考,从文章中找寻答案。许多事实证明,教师的一个信任的微笑和一股期待的目光,对于没有自信心的后进生是莫大的鼓舞。于是在学习本课的中心思想时,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给予学生信任,鼓励后进生与同班同学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让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与潜力,促进后进生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定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促使他们产生热爱学习的精神动力,同时让后进生有效掌握本课的中心思想以及重难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改进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对于后进生,可以设置较为基础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活动,如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等,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草船借箭》一课时,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成语或者句子结构,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一一对应的讲解和练习,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角色扮演、故事接龙复述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后进生对本课历史故事的兴趣,让后进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提高学习动力,进一步对后进生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与夸奖,有助于后进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同时,依据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布置家庭作业,避免作业内容过于困难而导致挫败感,注重帮助他们有效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并最终提升他们的粗恶习成绩。
(四)进行合理评价,实现取长补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对后进生的评价应当是全面的、具有激励性的,注重鼓励和引导,结合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实现取长补短[3]。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鸟鸣涧》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方式,指出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后进生享受学习过程,不必过度追求答案的正确性,旨在让后进生理解古诗词的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在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应当给出清晰、具体的建议,如后进生对某个语句理解不够深刻,可以建议其查找词典或资料,增进理解。同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长处安排其角色和任务,让后进生也有机会展现自己,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的形成与其学习兴趣、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应当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制定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课堂氛围,巧妙运用赏识手段,激励后进生的自我教育,充分给予后进生信任,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并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对其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合理评价,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从而真正地激发并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罗建国.浅谈如何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三).江西省南城县株良镇中心小学,2023:5.
[2]孙天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J].读写算,2020,(25):203-204.
[3]杨霞.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