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王姣姣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

公共文化的建设发展需要馆际间的强强联合,对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开展研究,将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者协同发展的出路;最后从协同空间整改、协同移动服务、协同阅读推广三个方面并结合具体项目和案例,构建了双方协同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公共文化建设

正文

中图法分类号G259.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十九大提出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打造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1]强化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区文化必然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根基。高校图书馆除了是学校的教辅部门外,更是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培育基地。《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中提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思路,鼓励双方寻求多路径开展馆际合作[2]。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在发展好各自馆内业务的同时,如果可以关联合作,互相借力,做到优势互补,将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笔者以“SU=’高校图书馆’ AND( SU=’社区图书馆’ OR SU=’社区公共文化’)”为检索式,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中仅有31篇相关论文,且主要集中在2011-2015年。相关研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的工作措施进行研究,如张凌[3]等专家建议高校图书馆从项目建设,培训交流、共享资源、馆际互借四个方面与社区图书馆开展合作,服务社区图书馆建设;第二方面对双方合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马建春[4]学者认为资源的差异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促成了双方的进一步合作;第三方面是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如何海钊分析了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如何参与服务建设未成年人阅读基地,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研究提供实践经验[5]

2 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各自为阵

由于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这就导致了两者的各自为阵的运营方式,存在条块分割问题。以信阳市为例,本研究利用调查问卷和电话采访的方式,对信阳地区7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3所,高职高专院校4所)的156位图书馆馆员进行调研访谈。回收有效问卷和访谈结果共计113份,其中有71%的图书馆员对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前景并不看好;有81%的图书馆员表示不清楚目前有哪些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社区化服务;有23%的图书馆员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好校内师生文献利用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与社区图书馆开展协同合作;仅有6%的馆员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为社区图书馆提供服务,两者可协同发展。

2.2资金问题

图书馆的图书、电子资源、设备、技术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社区图书馆,其资金来源由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划拨款项,难以用于馆际协同发展的集中使用及调配。双方合作需要设备、管理以及人员方面的投入,无论是前期准备阶段还是后期维护和管理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为两者协同发展增加了难度。

2.3技术差异

绝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目前尚在建设发展中,建设数字资源平台的条件仍未达到,而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自动化管理经验,两者技术上存在有差距,难以实现技术共享。

2.4资源问题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要机构,其馆藏资源主要与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相关,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馆藏丰富,师生对馆藏资源利用率高,书籍更新快;而社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涉及养生、科普、法律、孕婴、儿童等内容,具有多面性,但是社区图书馆的藏书有限,居民利用率较低。

2.5读者差异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的师生,其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能够快速检索到相关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社区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社区居民,其没有受过专业的信息素养培训,和高校读者普遍达不到同一层次。

3 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出路

3.1沟通交流,协同发展

找到协同发展的契合点,把协同发展共建工作做到实处。在工作上,可以求同存异,寻找一种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合作和共享的合作方式。在图书管理、资源建设和使用等方面,双方可以相互学习,多进行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馆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此外,还可以采取定期的工作辅导、讲授等,以及采取双向长期轮岗等方式,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3.2创新创收,以文补文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章中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可适当引入灵活多样的市场机制[6]高校图书馆联合社区图书馆可以创新地开展一些能够盈利的活动,比如:广告、文印、茶饮等,以文补文”,帮助社区图书馆更好的建设。

3.3技术嫁接,互利共赢

高校图书馆要量体裁衣,利用新技术,运用新的经营理念,在深入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周围的交通、人员分布和其他空间地理位置资料进行分级分类,构建数据库,整合数据。例如,一些社区分馆和自助图书馆,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的帮助下,图书馆进行科学设计,并确定藏书量和藏书种类。

3.4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利用图书馆2.0Web3.0技术,可以把一些实体空间中的服务和存储资源向互联网进行迁移。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社区群众可以与高校师生共享其数字资源,高校师生也能够浏览社区图书馆的馆藏文献。

3.5用户培训,统筹兼顾

高校图书馆除了服务好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外,也要对社会公众的阅读习惯、文化信息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社区文化信息服务策略,定期派具有信息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到社区图书馆做馆员及读者的培训工作,做到统筹兼顾。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从资深馆员那里学习如何高效进行信息服务,也可以和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合作,组织讲座和沙龙等活动。

4 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

4.1协同空间整改

研究表明,图书馆空间概念的兴起是图书馆界空间意识的复兴,是空间的融合与共享,是对传统空间概念和模式的突破与超越[7]

4.1.1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开展合作和社交的一个新型工作环境。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应该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打造创客空间,创新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管理方面,社区图书馆设置岗位,主要负责创客空间的安全问题;目标方面,可将其打造成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共享空间。布局方面,由高校图书馆负责,将创客空间设在大厅,方便创客交流和作品展览。

4.1.2休闲阅读区

社区所有爱好阅读的居民可以共享此空间。布局上,综合考虑读者群体,可安排在一楼较僻静的地方;管理上,该区域的管理模式是开放式和全自助;资源方面,除了高校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外,还有高校图书馆淘汰掉的报刊杂志、图书等也可以放置于休闲阅读区供社区居民阅读。

4.1.3红色文献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中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8]了解地方红色历史,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为社区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社区图书馆做好红色文献的收藏和整理,高校图书馆定期派馆员为社区居民开展红色资源党建宣讲。

4.1.4餐饮室

该区域是为读者提供就餐与茶饮服务的空间。管理方面,餐饮室的营收主要由社区图书馆负责,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协助管理。双方合作需要资金的支持,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就餐区可以外包给快餐品牌商;茶饮区摆放饮水机,读者可以免费饮水。安装自助售货机,自主购物。同时可以出租柜台给茶商,提供人工付费茶水等自营业务。

4.1.5静休室

阅读疲劳的读者可以在静休室休憩。布局方面,应将社区图书馆最安静、通透的房间作为静休室,装修风格以舒适、温馨、静谧为主调,房间内部摆放沙发、软椅,墙上用素雅的字画来装饰,摆放一些绿植净化空气。

4.2协同移动服务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被动的等待读者主动来借阅,但是新媒体的出现让图书馆面临读者危机。为了实现社区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协同发展,双方必须要进行服务转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固定服务为移动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帮助下,让社区居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社区图书馆中获取想要的文献资源。

4.2.1共享书柜

共享书柜是以“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服务模式,借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将两者进行嫁接,依托微智能机,构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文献资源上,主要来源于馆藏资源和居民捐书;基础设备上,通过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来购买设施设备;安放位置上,建议在社区人流量集中的地方;管理上,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安保巡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资源维护和技术维修。

4.2.2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项目就像线上购物一样,在任何地方通过手机就可以下单,图书馆将读者需要的书通过快递送书上门,这样便可以解决社区居民没时间借书、还书的问题。总体机制上,高校图书馆统筹项目的运行,而与快递部门协商快递费用的责任由社区图书馆承担。送书员安排上,可与快递部门协商安排社区快递员为居民服务。

4.2.3书来书往

社区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图书漂流平台,在平台上加入书来书往项目业务,社区居民通过图书漂流平台上的书来书往业务自由进行图书交换,让散落在居民家中的图书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得图书在读者中间自由流动。总体机制上,高校图书馆负责制定规则和方案;社区图书馆则负责运行管理,了解社区居民参与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与高校图书馆商讨解决问题。

4.3协同阅读推广

4.3.1城市读书月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在201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中讲到:未来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要把阅读这个元素融入人类生活的所有空间。[9]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应该联合当地政府设定城市读书月。总体规划上,政府牵头举办,高校图书馆提供阅读推广的活动方案,社区图书馆负责活动的具体开展和运行。城市读书月期间,广泛开展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如朗读者活动城市名家讲坛好书推荐惠民书展红色经典主题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4.3.2一区一书

国际上近年来的一本书,一个社区(One Book,One Community阅读推广活动得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的认可,各种形式的“同城同书”及类似活动广泛开展[10]在国内,“一区一书”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地区的青睐。2013年,杭州借鉴一书一区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同城同读一本书的活动[11]2014年,福建省图书馆竹林境社区分馆举办了主题为同书共读,创书香社区的读书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12]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本书,一个社区的成功经验,在社区打造一区一书阅读推广项目。总体规划上,高校图书馆负责活动的统筹管理、图书选择、项目测评,社区图书馆负责活动实施、读者宣传、组织社区读者进行阅读讨论。

4.3.3碎片化阅读微服务

数字化时代,海量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爆炸以后的碎片化传播方式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同时也使公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3]。网络信息平台和移动终端为碎片化阅读微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技术载体。总体机制上,社区图书馆负责社情民意的调研,形成线上阅读资源;高校图书馆负责技术和运作,把所有阅读材料以碎片化的方式,精简后呈现。居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搭建的网络平台进行碎片化阅读。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的协同发展能够帮助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加快了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高校图书馆应该展开嵌入式社区化服务,从具体项目着手,真正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两者之间的合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任重道远。笔者从双方协同发展一些具体项目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3.

 [2]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 [2023-12-9].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3] 张凌.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06): 100-102.

 [4] 马建春. 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联合发展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01): 50-52.

 [5] 何海钊.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 图书馆研究, 2018,48(3): 72-7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 [2023-12-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7] 安娜, 凌征强.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03): 22-26.

 [8] 人民网.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EB/OL]. [2023-12-14].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701/c40531-29376374.html.

[9] 光明网. 勾画未来图书馆的模样[EB/OL]. [2023-12-21]. https://m.gmw.cn/baijia/2018-06/11/29221171.html.

[10] 冯佳. 社区阅读推广要素研究——以“一本书,一个社区”活动为例[J]. 图书馆杂志, 2017,36(04): 40-46.

[11] 城市在线. 亲,趁着好秋色,一起来学习吧[EB/OL]. [2023-12-22]. http://cs.zjol.com.cn/system/2013/09/26/019615986.shtml.

[12] 文明风. 共读一本书,创建书香社区[EB/OL]. [2023-12-22]. http://wmf.fjsen.com/2014-04/23/content_13940983.htm.

[13] 张福颖, 沈丹. 碎片化时代的学术期刊社交媒体建设——以国民阅读行为变化为背景[J]. 科技与出版, 2018(01): 78-83.



作者简介:王姣姣(1992-),女,硕士研究生,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