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思政课的落实与实践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靳井卫

​(邯郸市涉县鹿头小学,邯郸 056400)

摘要

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小学思政课承载着培育新时代少年儿童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平台,更是价值引领的灯塔。当前,随着城乡交流的日益密切,思政课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确保在多元化环境中为孩子们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思政课能够更好地融入学生生活,助力他们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城乡融合;小学;思政课;落实实践

正文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思政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思政课程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内容,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小学思政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不仅是简单的教学内容更新,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作为塑造学生三观的核心课程,思政课需要紧密结合城乡孩子的实际,打破传统界限,探索适合新时代的教育模式。通过这样的实践,期望能够培养出一批既了解城市文明,又深谙乡村情怀,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实现教师团队帮扶,保证教学专业化

在教育工作当中,教师是工作的核心,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高低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基于城乡融合办学理念下,可以以教师团队共享的形式组建活动,从而实现教师能力培养与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中,利用城镇地区教师的帮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思政教育设计能力,还能促进其个人教育专业能力的全面提高。针对当前思政教研活动中存在的无规则现象,加强教研组长的计划制定能力尤为关键。在城乡办学联合体的赋能模式下,应着重强化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案制定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教研工作开展的规划梳理方法。这样一来,在后续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相关人员能够依据研究内容和目标进行合理化的方案安排,确保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依据。不仅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意义,还确保了其时效性的充分体现,这种合作模式也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

例如,在进行精准帮扶以促进乡村教研组长专业能力提升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对教研组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研究内容和任务制定教研方案。在一对一的帮扶过程中,实教者以本校内存在的思政教育问题为切入点,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规划研究活动时间,并指导教研组长合理评估每个环节所需时间,确保研究活动的有序进行。在问题挖掘阶段,实教者引导教研组长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规划,如学生的日常表现、发展需求以及教育发展要求等,确保研究内容全面、具体。通过将研究内容细化到每个时间点,有效保障了每个环节的顺利完成,避免了工作中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精准的帮扶方式不仅提升了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还促进了乡村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通过实际操作与指导相结合,实教者为教研组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为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新教学体验感

城乡区域资源共享对于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城镇与乡村在教学资源上存在差异,特别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不同。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努力平衡这两种教育资源。利用城市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育资料等,与乡村学校进行共享,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城市的优秀课程、教育讲座等实时传输到乡村学校,让乡村学生也能接触到前沿的教育资源。此外,开展城乡联合教学活动,如共同举办课程讲解、专业教育讲座等,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促进城乡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例如,在城乡地区,思政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开展案例主题型的讲座活动,有效地推动学生思政素质的提升。这些讲座活动不仅可以总结近期的热点事件,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动态,还能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政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这样的讲座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积累时事案例的机会,增强他们对国家政治发展状况和发展指导思想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专业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政知识水平。讲座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政思想和行为,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案例主题型的讲座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人才培育的目标。

三、进行城乡共同活动,实现共同性发展

实践是完善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基础,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需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从而提升生活体验,让学生的在具体的亲身感受中促进思想体系的发展。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教育者应巧妙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城乡联合办学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应打破地域界限,策划并组织城乡学校共同参与的活动。这些融合性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在互动中促进城乡学生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从而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城乡地区的教师需要紧密合作,共同策划活动方案可以通过共同研讨,确定活动的主题、形式和内容,确保活动既能体现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又能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例如,城乡学校的思想政治部门与相关教育人应认识到思想实践的价值,运用国庆、建军节、清明节以及重要战役纪念日等具有深远意义的日子,组织学生们走出课堂,深入当地的战争纪念地、烈士陵园等地进行实地游览。在游览的过程中,专业的教师人员会为学生们讲解那些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英雄们的伟大事迹。如在烈士陵园扫墓时,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英雄们的崇高气魄,更能够在心中培育起对英雄的深厚敬意。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促使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此外,这种共同实践活动还为城乡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在活动中,城乡学生们通过互动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更在共同的学习和体验中发展了自身的思政素养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了城乡学生的思政水平,更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乡融合小学思政课的落实与实践,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这样的思政课实践,学生将在知识与行动的结合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望未来,将继续努力、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的思政教育,让城乡融合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季丹丹,郝乐祥,刘宁. “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2024,(02):97-99.

[2]贺新春,甘云.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内在依据、现实意蕴与实践要求[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8):52-55.

[3]浦永. “大思政课”助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7(02):39-46+54.

[4]鲁超. “大思政”视域下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4,34(01):72-73+76.

[5]白乾景,王月宝.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时代农民思政素养提升初探——基于开放教育研究视角[J].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4,29(02):32-36.

作者简介:靳井卫(1976-03),男,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人,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鹿头小学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城乡融合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探索与实践。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