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杨磊

​湖北省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 442300

摘要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高中体育教学正经历着从“技能传授”到“素养培育”的深刻转型。本文将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当体育教学突破传统框架的束缚,转向个性化、科技化和游戏化的多元路径时,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运动表现,更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唤他们内在的运动热情。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核心模式

正文


引言:体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往往以技能训练和体能测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分析其在提升运动能力、培养体育品德和激发体育兴趣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一)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意味着体育课不再是简单的“我示范你模仿”或者是“跑两圈热身”这样机械式的训练。教师要根据高中生身体发育的特点,给他们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教师要让学生的技术训练有理有据,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进步。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总是跑一跑就喊累,这种情况并不是他们真的不能跑,而是他们的心理上选择了放弃。为此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运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为学生提供品德养成的实践平台。比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更加注重将规则意识,团队精神,责任担当这些品德要素融入到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内化这些价值观念。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同伴互助,通过一些角色分工和团队任务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协作能力。组织竞争性的活动是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胜负,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精神。这种全方位的品德培养模式可以使体育的育人功能发挥最大效果。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的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的品质,也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设计来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刻板印象。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上突破传统竞技体育的局限。,有一些更符合学生兴趣的体育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教学方法要注重游戏化和情境化设计,这样就能将运动技巧学习融入到趣味性的活动中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在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是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运动动机培养他们积极的运动态度,进一步为他们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的策略

(一)个性化教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教好学生,教师关键要抓住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运动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行为)和学会体育精神(体育品德)。做到这些的前提是教师要因材施教即进行个性化教学。高中生正处在长身体、心理也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力气大、有的耐力好、有的协调性强,教师如果用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标准,肯定会有的学生跟不上,觉得太难,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而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又会觉得太简单,学不到东西。另外新课标也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此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潜力。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可以用“体能测试+兴趣问卷+动态观察”这三种方式。例如教师教篮球时,不仅测试了学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这些基础项目,同时还测式了他们运球绕杆、定点投篮这些篮球专项技能。然后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篮球是否感兴趣,根据这些数据,教师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有校队经验、运动能力强的学生;B层是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的普通学生;C层则是运动基础差一点或者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学生。正式上课时教师每节课留出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在不同难度的练习站之间流动,并在旁边巡回指导。教师对C层学生会用“动作分解、语言提示、肢体辅助”这种逐步引导的方式;对A层学生,则多用“问题导向、战术讨论”这种启发式教学。教师长此以往地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二)借助科技手段

数字化时代,科技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掌握运动技术。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中成长的,教师可以利用VR、AR这些高科技来设计体育教学场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成绩的评价上,教师使用科技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让成绩评定更加公平透明。

例如教师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学生的心率和运动轨迹,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调整训练强度和计划。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借助VR技术,让学生模拟真实的比赛场景,提升他们的比赛适应能力和战术理解能力。为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自主学习和提升,教师还利用互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的篮球教学视频和互动游戏。总而言之,借助科技手段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是大势所趋,科技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游戏化教学

心理学研究说,游戏机制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学生能在竞争、合作、挑战这些情境里一直保持高度参与。传统体育教学中重复的训练往往或让学生练着练着就疲惫了、没兴趣了。

教师在可以设计一个名为"能量投掷挑战"的游戏来提升学生的投掷技术和上肢力量。开始前教师在投掷区前方12米处设置三个直径分别为1米、1.5米和2米的同心圆靶区,用不同颜色标识。然后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实心球。游戏分为个人挑战和团队竞赛两个环节:个人挑战环节要求每位学生连续完成5次标准投掷,根据落点计分(外圈1分、中圈2分、内圈3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的出手角度和发力顺序;团队竞赛环节要求全组成员依次投掷,最后累计得的分数最先达到20分的小组获胜。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就是在游戏开始前严格划分投掷区、等待区和捡球区。而且教师还带领学生重点进行肩关节环绕、腰背拉伸等专项热身,预防他们运动损伤。这个设计通过可视化靶区、即时计分反馈和团队竞赛机制,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又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投掷技术和力量素质,同时不同直径的靶区设置也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进步。

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深远意义。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和体能达标,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需求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个性化教学、科技手段融入和游戏化教学等创新策略,体育教学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内在动力。这些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运动能力,还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们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高中体育教育应继续探索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助力核心素养的落地与深化。

参考文献

[1] 毛海云.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03):92-94.

[2] 武宇娜.新课标视域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高考,2025,(05):173-1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