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工群众文化传播途径探究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程美双

丽水市莲都区工人文化宫,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职工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究“互联网+”背景下职工群众文化的传播途径,通过分析当前传播现状,阐述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创新传播途径的策略,以促进职工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职工的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


关键词

互联网+;职工群众文化;传播途径

正文

一、引言

职工群众文化是职工在工作与生活中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形态,它反映了职工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为职工群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但同时也对传统的传播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创新职工群众文化传播途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为职工群众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

2.1拓展传播空间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职工群众文化能够突破地域和行业的界限,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通过各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移动应用等,职工文化作品、活动信息等可以瞬间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如一些企业工会制作的职工文化宣传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不仅展示了企业职工的风采,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特定行业的文化特色。

2.2丰富传播形式

互联网技术支持下,职工群众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形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形式不断涌现。如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展示职工的技能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利用VR技术打造虚拟职工文化展厅,让职工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的历史文化,这些丰富的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3增强互动性

互联网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便捷的互动交流平台。职工可以在网络上对文化内容进行评论、点赞、分享,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还能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这种互动性不仅提高了职工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使文化传播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让文化更贴近职工需求,增强职工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一些工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职工文化主题讨论,引发了职工的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

三、“互联网+”背景下职工群众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3.1信息过载与注意力分散

互联网信息爆炸式增长,海量信息充斥网络空间,职工群众文化信息容易淹没其中,难以吸引职工的注意力。职工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往往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对文化内容的关注度和深入理解程度降低,这对职工群众文化的有效传播构成了挑战。

3.2传播平台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不足

虽然互联网传播平台众多,但部分专门用于职工群众文化传播的平台存在专业性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平台界面设计不够友好,功能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甚至存在虚假信息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职工对平台的信任度和使用体验,制约了职工群众文化的传播。

3.3职工网络素养参差不齐

职工的网络素养直接影响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能力和对文化信息的接收、理解、传播能力。部分职工对网络技术掌握不足,不熟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和参与职工群众文化活动。同时一些职工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对积极健康的职工群众文化的接受和传播。

四、“互联网+”背景下职工群众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分析维度

现状描述

存在问题

传播内容与形式

内容涵盖文艺创作、技能展示等多方面;文字报道仍占比,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应用增多,如公众号图文报道、企业微电影传播

内容创新性与深度不足,同质化严重;未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缺乏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形式

传播平台与渠道

依托工会官网、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企业内网;工会官网是权威发布渠道,社交媒体传播快、覆盖广,企业内网服务内部职工

工会官网更新慢、体验差;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效果不一,部分账号影响力弱;各平台缺乏整合,未形成合力

职工参与度

趣味性、低门槛活动(如线上摄影比赛)参与度高,理论性文化学习、深度讨论活动参与度低

职工倾向轻松娱乐形式,深度参与引导不足

 

五、“互联网+”背景下职工群众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策略

5.1打造多元化传播平台

整合现有传播平台资源,构建以工会官方网站为核心,社交媒体平台、移动应用、企业内部网络平台等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传播平台体系。提升工会官方网站的建设水平,优化网站界面设计,丰富网站功能,如增加在线互动、文化资源下载等功能,提高网站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管理,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如抖音上以短视频形式展示职工的精彩瞬间和文化成果,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深度的文化解读文章和活动报道。开发专门的职工群众文化移动应用,为职工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如文化活动报名、文化作品展示、在线学习等功能。

5.2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

深入挖掘职工群众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点和职工需求,创新传播内容。创作更多具有时代感、贴近职工生活的文化作品,如以职工为原型的网络小说、动漫、歌曲等,展现职工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在传播形式上,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如利用AR技术开发职工文化互动体验项目,让职工通过手机或A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历史文化、参与文化活动;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如直播职工技能竞赛、文艺演出等,增强传播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制作互动式H5页面,让职工在浏览过程中能够参与文化知识问答、小游戏等,提升参与感。

5.3提升职工网络素养

加强对职工的网络素养培训,提高职工运用互联网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的能力。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培训课程、讲座等形式,向职工普及网络知识、新媒体使用技巧、信息辨别方法等。鼓励企业和工会组织开展网络素养提升活动,如网络技能竞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等,激发职工提升网络素养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宣传引导,增强职工对职工群众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职工自觉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积极参与文化传播活动。

5.4加强传播效果评估与反馈

建立科学的职工群众文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传播平台的流量、用户参与度、传播覆盖面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优化传播内容和形式。同时重视职工的反馈意见,通过在线问卷、评论回复等方式收集职工对文化传播的看法和建议,不断改进传播工作,提高传播效果。

六、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职工群众文化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拓展传播空间、丰富传播形式、增强互动性等,互联网为职工群众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信息过载、平台专业性不足、职工网络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也制约着传播效果。为应对这些挑战,应从打造多元化传播平台、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提升职工网络素养、加强传播效果评估与反馈等方面入手,创新职工群众文化传播途径,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率,让职工群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付蓉.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开展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思考[J].职业,2021,(22):20-22.

[2]李丽娟.“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研究[J].新传奇,2025,(12):126-128.

[3]陈思璇.数字时代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路径探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4,(12):88-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