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推动师徒制规范化发展对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影响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李莉

新疆天业集团,新疆 石河子832000

摘要

当前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关键期,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的纽带,在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作用关键。师徒制经工会推动规范化后,对该队伍建设影响深远。本文探讨工会推动师徒制规范化的具体路径,分析其积极作用,阐述工会通过技能竞赛、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训体系、师徒制等在培养“三型”产业工人中的作用。


关键词

工会;师徒制;规范化;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对技能型产业工人的需求日益迫切。技能型产业工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当前我国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师徒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能传授模式,在技能传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有责任和义务推动师徒制的规范化发展,以促进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

二、工会推动师徒制规范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具体路径

核心内容

建立健全师徒制管理制度

工会参与制定完善制度,明确师徒权利义务、培训目标、考核标准等,制定《师徒制管理办法》规范师傅资格、徒弟选拔、培训期限及考核方式。

加强师傅队伍建设

选拔培养有丰富经验、高技能、良好职业道德的师傅;组织师傅培训提升教学与业务水平,建立激励机制表彰优秀师傅。

规范师徒结对流程

结对前评估徒弟技能与需求,匹配合适师傅;签订正式协议明确责任目标,工会跟踪管理并解决问题。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定期考核师徒表现,内容含徒弟技能提升、师傅教学态度与效果;考核结果作为师傅评优、徒弟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工会推动师徒制规范化发展对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影响

(一)加快技能传承速度,提高工人技能水平

师徒制规范化发展后,师傅能够更加系统、有针对性地向徒弟传授技能和经验,避免了以往技能传承中的盲目性和碎片化。徒弟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能够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和操作技巧,缩短了技能成长周期。通过这种方式,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提高了整个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水平[1]。例如,在制造业中,许多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技巧难以通过书本和课堂教学完全掌握,而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徒弟能够在实践中快速领悟和掌握这些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二)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工人的职业道德

在师徒制中,师傅不仅传授技能,还会将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工匠精神传递给徒弟。工会推动师徒制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精神层面的传承。师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徒弟,培养徒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这种工匠精神的传承,有助于提高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优化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结构

通过师徒制的规范化发展,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岗位要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使培养出来的工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结构,解决了部分岗位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师徒制的实施也为年轻工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逐渐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从而改善了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技能结构。

(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能型产业工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会推动师徒制规范化发展,提高了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企业能够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师徒制培养出来的工人对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持,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工会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中的作用

(一)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工人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工会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为工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技能水平的平台。技能竞赛不仅能够激发工人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还能够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在竞赛过程中,工人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创新能力[2]。例如,全国劳动模范技能大赛、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工人参与,通过竞赛涌现出了一批技能高手和创新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劳动模范为带头人,整合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工会积极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为工作室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活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成为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劳模们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其他工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更多工人投身于创新实践中。

(三)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工人的综合素质

工会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工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多个环节,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从操作技能到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内容。工会通过与企业、职业院校等合作,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工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培训服务。通过系统的培训,工人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推动师徒制与其他培养方式相结合,形成培养合力

工会将师徒制与技能竞赛、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训体系等培养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通过师徒制为工人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工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工人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通过培训体系提升工人的综合素质。这种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培养方式的优势,形成培养合力,提高培养效果,为企业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3]

(五)完善培训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工会构建的培训体系不仅包括技能培训,还包括文化知识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多个方面。在技能培训方面,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设置了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进行授课,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在文化知识培训方面,开展文化基础课程培训,提高工人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职业道德培训方面,培养工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五、结论

工会推动师徒制规范化对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可加快技能传承、传承工匠精神、优化队伍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工会通过技能竞赛、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训体系、师徒制等,在培养三型产业工人中作用关键。未来,工会需加强师徒制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自身优势,为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持,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胜菊,冯立.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提升的进化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5,38(12):122-125.

[2]邬斌.工会通过劳动和技能竞赛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J].现代企业,2025,(05):114-116.

[3]李楠,周伟,马爽,.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促进产业人才培养[J].四川劳动保障,2025,(11):77-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