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砚文化概观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王祖伟

黄山市屯溪区砚雕世家

摘要

砚是集书、画、刻、诗文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综合的审美价值.漫长的砚文化,凝聚着中国人集体的记忆和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密码,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象征。


关键词

砚 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正文

一、砚的物质文化

1.砚材的类别

据不完全统计,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以来的砚材类别有石、玉、木竹、陶、瓷、砖、瓦、铜、铁、银、锡、澄泥、宝石、陨石、骨、料器、树脂、橡胶、墨、纸等。归类如下:

1砚石类  (端砚石歙砚石、红丝砚石、洮河石、松花石、苴却石、贺兰砚石、易水砚石等)

2烧制类(陶、瓷、澄泥、砖、瓦、紫砂、石末)

3金属类(铁、铜、锡、银)

4木竹类(木、竹)

5漆类(漆、漆砂)

6宝石类(玉石、翡翠、玛瑙、孔雀石、青金石、水晶石)

7化石类(贝壳化石、海百合化石、木化石)

8料器类(琉璃、玻璃

9骨类(象骨、蚌骨)

10其它类(橡胶、树脂、墨、纸)

 

2. 石质砚的物质文化

   砚石分布概述

1据相关记载和报道,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砚种有227个,现已发现的有182种(古代130种、近现代52。其中以山东、安徽、江西、浙江、湖南、四川、陕西等省的产地数量为最,约占全国总产量之数的57%左右。目前,开采利用的有58种,约占砚石品种的45%,尤以华中地区开采居多计28种,其中,以安徽歙砚石、江西龙尾石、山东红丝石等开采利用为胜;华南地区的端石最获盛名,西北地区主要有洮河石、贺兰石和嘉玉石等,以洮河石为优;西南地区开采的九种以苴却石最佳;华北地区易水石古老;东北地区松花石有名。

2  名砚石(端、歙、洮、红丝、松花)的地质构造与勘探

3  名砚石(端、歙、洮、红丝、松花)的产地与坑口

4  名砚石(端、歙、洮、红丝、松花)的开采与供应

5  名砚石(端、歙、洮、红丝、松花)的石品与分类

6 名砚石(端、歙、洮、红丝、松花)的科学鉴评

a矿物成分与特征

b主要物理属性

c主要化学成分

砚石的国家标准   GB/T30713-2014

3. 非石质砚的物质文化

第一节  陶瓷砚

第二节  澄泥砚

第三节  漆砂砚

二、砚的非物质文化

 

1 . 历史的发展阶段

1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远古砚文化

2  奴隶社会夏商周(含春秋战国)砚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3  封建社会秦汉至清代砚文化的递进

4 现当代砚文化的式微和复兴

暨砚启蒙于史前,发展于两汉,成熟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微于民国,复兴于当代。

2 . 砚文化的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含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当代

宏观着眼砚文化观暨仰韶之粗犷无华,先秦之高古凝重,汉唐之雄浑端庄,晋宋之俊逸雅,明清之雍容华致微观则为唐砚的豪放丰满,宋砚的文质并重,明砚的端庄简朴,清砚的精工雅致。

3.  砚艺丛谈

1 形态类别

a器用砚

b贡砚

c宫廷砚

d文人砚

e随葬砚

2 器形载体

a几何形

b足支形

c仿生形

d器物形

e自然形

f随形

g平板形

3   主流、经典

4    题材

5    工具、工序

6    刀法、技法

7    砚艺修养

8    砚艺章法(形式、法度、观念)

9)    砚艺之道(实用与观赏、形式与内容、天工与人工)

10    砚艺主旨(材美、工巧、器韵、时宜

11     款铭雕刻

12     砚艺标准

4   砚的价值

1 历史、文化价值

2 政治、经济价值

3 科学、教育价值

4 实用、收藏价值(历史收藏、名馆收藏、私人收藏)

a.清代扬州、福州藏砚圈

b.砚的包装与保养

5   砚与诸文化

1  砚与宗教、哲学

2  砚与文字、文学、艺术

a砚与汉

b砚与古文学(砚之诗、砚之词、砚之曲、砚之歌、砚之赋、砚之颂)

c砚与书法、篆刻

d砚与画、雕塑

儒、道、释最大的巨大砚作(当代)

米芾《研山铭》之砚的探源

3砚的美学、手工

a砚的美学线条美、章法美、形式与主题的完美结合)

b砚的手工手工的本质特征砚人的理性品格材美、工巧、气韵、时宜。)

6     制砚流派与名工、名师、名家

1  四大流派

a徽派

b粤派

c苏派

d海派

2)  宫廷派、文人派、学院派

3  古代名工、名师、名家

a砚务官

b士大夫族

c制砚世家

d宫廷砚师

e工匠型学者

f学者型工匠

g仅存姓名者

h其他

4  当代名工、名师、名家

a老艺人

b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c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d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e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f制砚世家

7   名砚纵谈

1   四大名砚之说考辩

2   四大名砚概说

3)   红丝砚、松花砚概说

8   砚品与砚著

1    砚品

古意文气  并重  素洁工整  雍容气象  自然华美婀娜苍运  简拙古意  华贵精细  内敛含蓄  丰骨

端庄厚重  雄浑厚重  苍劲典雅  雄浑古拙  雄劲浑朴形态丰腴  浑朴粗旷  典雅温文  秀雅别致  古朴厚重

大朴不雕  精细古雅  大方规整  典雅大方  清新脱俗精炼浑厚  古雅华美  高古文雅  浑厚凝重  朴素无华

精工巧作  简静平和  淡泊内敛  斯文静默  清瘦简淡隽美挺秀  矫健凝重  端谨静肃  典雅浑朴  简秀文气

隽美雅致  天人合一  中和为美  禅砚一味  以文化砚  文心画  气韵空灵  深邃含蓄  超凡脱俗  返璞归真

拙中藏巧  大气磅礴  内涵沉雄  神韵精妙  大气古朴高古简约  典雅秀美  形神兼备  法意合一  

素雅  雅洁  精巧  精奇  精美  精致  古雅  雅致  高雅  古气  古典  浪漫  现代  简约  

书卷气  民俗味

1    砚著(端、歙、洮河、红丝、松花、澄泥诸砚种)

a古代砚著论述

b现代砚著论述

9   古今名砚赏鉴(端、歙、洮河、红丝、松花、澄泥诸砚种)

1  古名砚及欣赏

2  新名砚及欣赏

a国礼欣赏

b珍品欣赏

c佳砚欣赏历届百花奖金奖原轻工部历届优质金奖

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入选砚作历届山花奖金奖历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历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历届中国好手艺入选作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双联展入选作

3  砚的鉴评

a古砚鉴定要旨

b新砚评估要旨

10  砚文化欣赏

1  铭文与铭赞

2  史志与文献

3  传记与笔记

4  砚的拓本

11  砚文化十题

1 砚道、砚艺与砚文化;砚学与砚文化。

2  砚眼与砚旨;砚品与砚风。

3  技术与技艺;工艺与艺术

4  制砚与治砚;琢砚与剧砚。

5  技与道;器与道

6  古砚、旧砚与仿古砚

7  米芾《砚史》、高风翰《砚史》与林在峨《砚史》的异同

8  砚的文质与砚的风骨

9  工艺之道、工艺文化与工匠精神

10 传承与创新

12  砚文化产业概述

1  砚文化产诸论

a化与产业

b砚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范畴及研究方法

c砚文化产业形成的元素

d砚文化产业形成的标志

e砚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研;科技·工艺·文化;传承·融合·再创造;继承·借鉴·创新;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

 砚石的国家标准;

名砚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  砚文化产业市场

a集散市场

b名企名牌

c行业社团

2 砚文化展评与销售

a宣传、展览、奖评

b品牌营销、连锁经营、网络销售、拍卖定制

4)  砚文化投资

a文化市场与运行执制

b文化市场与市场价位

c价格确定与市场预期

d出口贸易与收藏渠道

13  砚的社会民俗及律法

1)  砚的社会民俗

a砚与生活方式

b砚与社会习俗

c砚的民纹饰

2  砚的律法

a律法(古)

b法规(今)

国家标准GB/T34852-2017文房四宝·石砚;非遗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等。

14 砚与人类学

1) 砚工的性别问题

2) 砚工的无名氏问题

3)砚务官与宫廷文化

4)地域文化与砚雕流派

15 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砚文化与中华人文精神

2  砚文化与民族气质

3  砚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a溯源发现

b价值回归

c弘扬普及

d薪火传承

e守正创新

4  砚的生命力与砚文化的现代意义

5  砚与世界和未来

a华古砚传入朝鲜半岛

b华古砚传入日本国

c华古砚传入东南亚

d文化交流走向世界

e砚的未来与希望

f以砚载道  以文明道

参考文献:天衡、韩回之.砚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