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
正文
前言:实践性作业设计的重点,是对学生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以作业设计为指导,驱动其深入到各种知识的学习中,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帮助其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让其可以发挥自主性优势,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充分落实,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实践性作业设计,有别于传统的作业形式,既可以提供更高的学习动力,又能够驱动其实践、思考,有助于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重视将实践性作业设计,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一、实践性作业设计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形式,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方式,丰富教学工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利用实践性作业的推动,促使其深入到课堂知识的理解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感悟更多的道理和思想,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实践活动的开展为目的,引导学生探究,形成以其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深度贯彻新课标的主体性发挥要求,达成教学工作改进的目标[1]。以此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多方面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等,快速建立创新性课堂,
(二)利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指导,利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不断促使学生深入到各种实践探究中,学会结合生活内容对知识进行理解,快速完成知识的积累,提升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联系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体会每一个举动中蕴含的人生道理,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做到乐于助人、与他人沟通时尊重他人意愿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素养等。基于此,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既传授学科的知识,又锻炼各项基本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履行身为教师的基本职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主要途径
(一)注重作业分层,充分结合学生情况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对作业练习实行实践性作业设计,首先应该做到重视作业的分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其日常学习当中的表现,分为多个层次实行教学。依靠分层思想的运用,实现高质量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其对作业的完成积极性,引导其参与到多元化的实践探究中[2]。以此锻炼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能力,巩固对课堂知识理解的同时,以实践的方式,感悟更多的道理,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完成《买东西的学问》的知识点学习后,教师以巩固知识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消费习惯为目标,根据其对知识理解程度的不同,分为:知识认识不充分,没有明确消费观念;缺乏深刻理解,购物容易过度消费;具有一定理性消费意识,但是不能有效控制三个层次。然后设计逐层递进的三个的实践作业任务,如:记录消费过程,写下消费数额;总结消费目标,分析驱动原因;回想心理活动,思考不可取之处的任务。利用任务的驱动作用,促使其深入到实践探究中,加强对消费观念的理解。
(二)提供多种选择,以增强作业趣味性
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分层,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爱好,让作业更具推动力,设计趣味性十足的作业形式。依据其特点和兴趣,设计多种作业任务,为其提供更多的作业选择,让学生对实践性作业产生兴趣,自主选取一项任务,参与到实践探究中。以多元化实践作业的方式,促使课堂与作业相互融合,不断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优势。
例如,进行《我们的衣食之源》内容复习作业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喜欢游戏化活动的爱好,为其设计:设计产品原料调查竞技游戏;农产品供应链汇总比拼等游戏化实践作业。让其以比拼游戏的方式,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了解到农产品是人衣食之源的事实,对农业深入了解,形成对农民的尊敬观念,以此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
(三)积极结合生活,提升不断作业效果
生活中具有许多的场景,能够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课堂知识,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教师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标,设计各种作业形式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融入生活内容,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作业完成体验。以生活化的实践作业为基础,锻炼其思维能力,促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加深对生活内容的认知[3]。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其对作业完成充满动力。
例如,复习《生活离不开他们》的知识点内容时,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为学生设计“社会劳动者工作内容调查”的作业形式。让其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劳动者的认识中,了解到没有广大劳动者的付出,国家的建设将会停滞,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如:缺少城市清洁工人,导致垃圾得不到清理,街道逐渐变成垃圾如山场景等,以此认识到应该尊重劳动者。
(四)灵活选取作业角度,提高作业针对性
作业练习的设计,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实践性,不仅需要教师注重结合多元化思维,融入多种作业形式,更加强调对作业设计的灵活角度选取,提升作业的针对性。以多元化形式为基础,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的重点,灵活选用作业设计的角度,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以此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增强作业练习的有效性,运用实践的方式,促进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例如,针对《我们当地的风俗》课堂内容的学习后,驱动学生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感受地区文化差异的目的,教师从——探究历史风俗、饮食风俗和节日风俗三个方面,自由选取一个角度,设计“家乡的清明节与其他地方的风俗有什么不一样?”的探究实践活动作业。以此驱使学生深入到风俗了解中,学会尊重文化差异,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
总结:综上所述,为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重视对作业练习的实践性设计,提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形式,促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与实践中。通过渗透分层设计思想,结合兴趣引导教学方法等,使得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并综合运用生活内容和灵活选取作业训练角度,增强作业练习的实际效益。以此快速完成知识传授任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促使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碧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路径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68+87.
[2]高玲.回归生活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2021(12):27-29+57.
[3]吴碧华.指向审辩式思维的实践性作业研究——以小学中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0(10):3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