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实践课程融入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陈言,郭增坤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乡村文旅产业的快速崛起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一机遇的可持续性与发展质量仍然存在挑战。本论文旨在探讨乡村文旅产业与审美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潜力和实践,以提高乡村地区的发展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乡村文旅产业的现状和问题,然后介绍了审美教育课程的内涵及其在乡村地区的应用潜力。随后,本文提出了将审美教育课程融入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验证了这一理念的可行性。最后,本文总结了乡村文旅产业与审美教育课程相结合的益处,以及未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

美育实践;乡村文旅;发展;路径

正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新战略的内容和要求覆盖了整个乡村系统,其中明确提出了生态宜居的战略目标,而实现生态宜居的前提和基础是美丽乡村建设,因而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应然要求。

乡村地区一直以来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挑战。为了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应运而生。乡村文旅产业不仅为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收益,还提供了文化传承和自然保护的机会。然而,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质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环境恶化、文化丰富不够等。与此同时,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将审美教育实践课程与乡村文旅产业有机相结合,有望提高乡村地区的发展质量,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文旅产业面临的现状问题

乡村文旅产业是指将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乡村生活等资源,通过开发旅游景点、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形式,吸引游客,实现经济增长的产业。近年来,中国乡村文旅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然而,与其快速发展相伴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首先,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急功近利,去传统化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在乡村地区蔓延,不断瓦解和侵蚀着根植于农村的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村民更加注重物质利益而轻视精神需要,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乡村建设的灵魂是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缺乏文化支撑则乡村建设的精神主旨就会瓦解冰消。然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明显深度不够,乡村文化资源的特色和内涵在建设规划中无从体现,尤为严重的是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建设性”破坏,盲目追求“外在美” 而忽略了“宜居性”本质,文化断层由此产生,对长期存在的“乡愁”情怀带来了毁灭性冲击,使得乡村文化的魂没有安身立命处困境。

 

 

其次,当前农村的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均不甚乐观。一是经济生态。经济动因在乡村内涵变迁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冲击下,农村各类资源持续外流,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衰退、农业边缘化,绝大多数乡村地区的农村经济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现代化进程停滞不前,农村经济生态的薄弱难以支撑乡村建设;二是自然生态。受农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兼之受到发展水平和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制约,乡村地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并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因而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需要提高,不良的自然生态阻滞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

 

最后,乡村文旅产业的劳动力和管理水平存在问题。一些乡村地区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导致产业运营不善,服务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游客体验,也严重影响着审美艺术的发展

 

二、审美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应用潜力

审美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审美教育课程不仅仅是美术课的一门课的功能,它还包括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审美教育的发展在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审美教育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乡村地区的文化遗产。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并参与到传统工艺、绘画、音乐等文化活动中,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乡村文旅产业的服务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文旅产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最后,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乡村地区的文旅从业人员。通过为学生提供审美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出一批有艺术修养的从业人员,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三、将审美教育实践课程融入乡村文旅产业的方法与途径

将审美教育课程融入乡村文旅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和途径,以确保其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创建艺术文化学习中心:在乡村地区设立艺术文化学习中心,提供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在内的审美教育课程。这些学习中心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机会,学习和探索各种艺术形式。

文化活动和节庆: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包括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游客,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参与和学习的机会。艺术家驻村项目:通过引入艺术家驻村项目,艺术家可以在乡村地区创作,以当地景观和文化为灵感,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这不仅有助于文化传承,还可以为乡村地区带来艺术创意和活力。教育合作:建立与当地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将审美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审美教育。这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对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案例研究与实地调研

为验证将审美教育实践课程融入乡村文旅产业的可行性,进行了一系列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案例:乡村美术学校:某乡村地区设立了一所美术学校,提供绘画、陶艺、摄影等课程。学校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吸引了游客参观。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技能也为地区的文旅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音乐节和戏剧表演:一些乡村地区组织音乐节和戏剧表演,邀请专业艺术家和团队参与,同时也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演出。这些活动吸引了游客,同时也为文旅产业注入了艺术元素。艺术家驻村项目:一位著名画家选择在一个乡村地区居住和工作,他以当地的风景和文化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展览中展出,吸引了游客,并提高了地区的知名度。

、结论

乡村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建筑学、历史学、生态学、美学和工程学等多角度入手,在不破坏乡村自然肌理的前提下整合乡村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打造旅游,生活于一体,以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将审美教育实践课程融入乡村文旅产业是一种创新的发展路径,有望提高乡村地区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通过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提高文旅产业的服务质量。然而,实施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设施建设需改进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探索将审美教育与文旅产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静娴 . 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2017(4):142-144.

2]邱云美 . 乡村养生旅游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2015(3):44-46.

3]王志文,樊友猛,卫银栋 . 休闲时代背景下乡村养生旅游情境的感知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5):54-61.

4]林芳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思考[J]. 新东方,2017(2):71-73.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规划课题“河南省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协同美育实践研究”(编号:SKL-2023-2306)阶段性成果。

 

邮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老鸦陈街道天河路36号郑州财经学院F311陈言 18937657753

 


...


阅读全文